有关孤平的问题
——答社员问
蔡廷辉(《岭南诗歌》编辑部副主任)
近期岭南诗社编辑部先后收到几位社员来信,问及诗中孤平句子的问题,什么句子才算孤平,怎样补救等。因此本文谈谈孤平句子的问题,不再分别回复。
就说近期的来稿中,孤平的句子很普遍,随手拈来,不乏例子:
“登上石峰景异凡”,《登石景山石峰观感》;
“法治网拉捉蛀虫”,《敲响警世钟》;
“乘鹤哲人去世尘”,《悼念余藻传统教育诗翁》;
“生态旅游写巨篇”,《参观荷花世界有感》;
“依旧古城竟未荒”,《秦皇岛纪行》。
以上是从来稿中录下的属于孤平的句子,例子还有很多,举不胜举。孤平一词只中诗词格律的一个专用术语,说的是某句有所规范的句子除了韵脚外,就只是一个平声字,不符合格律的规范。孤平是律绝诗之大忌(包括长律),所以诗人们在写律绝诗的时候,注意避免孤平。在填词时用到同类句子的时候(如《鹧鸪天》、《浣溪沙》等)也应注意避免孤平。
那么,怎样才算孤平呢?首先从五言诗说起。在五言“平平仄仄平”这个句型中,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字,如果用了仄声字,就是犯了孤平,因为除了韵脚外,只剩一个平声字了。七言是五言的扩展,所以在“仄仄平平仄仄平”这个句型中,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字,也叫犯孤平。犯孤平指的是平脚句子(押韵句),仄脚的句子(不押韵句)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,也不算犯孤平。例:五言句“木落雁南渡”(孟浩然《早寒有怀》);七言句“一身报国有万死”(陆游《夜泊水村》)。上举两例的句式是不用押韵的,虽然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,但不属孤平的范畴。这里要着重说明,在七言“仄仄平平仄仄平”的句型中,第一字纵然是平声字,也算犯孤平。有个别社员来信说,我的句子(七言)第一字用了平声,一句中除了韵脚外已有两个平声字,怎么可算孤平。其实他们误解了,孤平之产生来自五言“平平仄仄平”之第一字,第一字用了仄声字便犯孤平,七言“仄仄平平仄仄平”的第三字即五言的第一字,所以七言的第一字无论平仄都不计算在内,只要明白这个道理,就明白那些句子属孤平了。(作者可参阅王力着的《诗词格律》一书。
为什么会犯孤平呢?一是作者对孤平的句子认识模糊,或对某字词的平仄分辨不清,又或地方语音与正读语音有误;二是一些人名、地名、特殊词语不能改变,又找不到合式词语替代,就只好照用。产生上述情况时怎样避免孤平呢?那就采用补救的办法。如果是五言“平平仄仄平”句型,第一字用了仄声字,那么第三字用平声字补救;如果是七言“仄仄平平仄仄平”的句型,第三字有了仄声字,那么第五字用平声字补救。有些句子用这办法也不能补救时,就要进行重组句子。下举五、七言补救的句子为例:
“邓攸无子寻知命,潘岳悼亡犹费词”(元稹《遣悲怀》第二首)。第二句第三字“悼”字用了仄声字,第五字用平声“犹”字补救。
有关孤平补救的例子很多,特别是宋诗,读者今后多留心,孤平便可避免或可采用补救的办法。笔者由于学识有限,文内如有错误,请方家指正。
——录自《岭南诗歌》(2000年9期)
▲岭东书画院激夫院长书(翰墨缘)
▲岭东书画院激夫院长、林墨源、许展鸿合作作《和平锦绣春》
评论